- 王建鲁;
“The theory of supposition”是中世纪逻辑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但不应被翻译为或者对应为“指代理论”,用他们自己的词项以及语境来理解为“假设理论”。假设理论诞生于12世纪晚期,最早的迹象出现在12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的语词不是supponere,suppositum,suppositio中的任何一个,而是appellatio、nominare以及nuncupare,只是到12世纪90年代之后,才被suppositio取代。思想家们主要把它用于解决诡辩问题,对于它的使用最早是从语法意义上开始的,其用法为“作为主项”,“指称”则是第二位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指称、意义/意指、时态、模态、多元性以及语境关联性等等。假设理论曾经被模式主义理论短暂取代,但是14世纪在奥卡姆和布里丹等人的策划下又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并成为此后中世纪语义分析的主要工具。
2024年05期 v.15;No.131 9-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朱光兆;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针,在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中不断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因素是生产力、全球观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揭示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并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创新,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024年05期 v.15;No.131 14-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王辉;
资本主义大生产时代以狂飙之势将整个世界人类普遍联系起来,世界人类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已走向共同发展的历史潮流。马克思恩格斯将亚洲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变革中的不同发展趋向进行深入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已从世界变革的起初被动中逐渐走向历史觉醒,中华民族的社会特点和经济结构在社会变革中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决定了中国能够在历史变革中富有自身正义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华民族命运思想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要自觉推动并迎接社会历史变革,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固有优势和特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2024年05期 v.15;No.13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黎伯毅;
自我发展是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实现更好的个人存在,更好的认知世界,进行实践的重要前提。自我发展在具备重要性的同时也具备着不确定性,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人会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而进行发展。但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看,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自由必然且必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者而言,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问题不仅不会给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带来阻碍,反而会由于方向性和可行性的保证而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具有实效性。
2024年05期 v.15;No.13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李莉;
《齐物论》是《庄子》中极其重要的篇章,从篇名到具体内容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彼是莫得其偶”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实现“吾丧我”境界的重要环节,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对“彼是”的理解。“彼是”既不是“彼此”,也不是“是非”,而是“彼此”“是非”,“彼此”即“是非”。“彼是莫得其偶”有去自我中心主义和去人类中心主义两方面价值。
2024年05期 v.15;No.131 25-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张一然;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空前频繁。但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交流之间的不平等。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依靠自身优势,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国家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同化,并为这样行为杜撰了“文化中心论”“历史进化论”等相关学说佐证其合理性,从而借此构建文化帝国。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学者深刻剖析了文化产生的条件,发现了文化自身的特殊性,证明“文化中心主义”的错误。以博厄斯等人类学家为代表构建了“文化相对主义”,以用来抵抗“文化中心主义”。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之中,“文化相对主义”为保留文化的多样性,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相对主义”本身具有的价值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如何解决“文化相对主义”中的价值困境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05期 v.15;No.131 28-3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 朱贇昊;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蕴含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成果。以出场逻辑、内涵布展及当代启示三维度展开分析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整体性阐发。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劳动这一新劳动形态逐渐涌现,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框架对数字劳动异化进行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4年05期 v.15;No.131 31-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