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学报

区域国别研究

  • 中哈构建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法治保障研究

    白雪姣;

    国际形势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从全球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中哈双方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为深化全面合作达成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的双边条约。分析中哈构建“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国际合作机制冗杂、中哈制度对接力度不强和新疆涉外法律人才稀缺等挑战,结合中哈两国实际情况,建立中哈两国构建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法治路径。中哈“永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中亚命运共同体做出有益探索。

    2024年05期 v.15;No.131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TRIZ理论研究

  • 思维激励、平行思维与TRIZ创新思维比较

    杨得成;孙磊;徐驰;曹福全;

    TRIZ是一种杰出的、源于科技创新实践的技术创新发展理论和辩证方法。通过与思维激励、平行思维比较分析,有机融联TRIZ创新工具、整合改进头脑风暴及六顶思考帽,提出“S-TRIZ平行思维头脑风暴”团队创新应用的一般模型。该模型是S-TRIZ团队应用的一个侧面探索,使团队创新协同过程中工具驾驭简单易行,思维过程划分更细致,思维协同更加明确。一方面,体现TRIZ“技术辩证法”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体现技术创新过程的“全脑思维”。

    2024年05期 v.15;No.131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哲学研究

  • 论中世纪suppositio理论的演化过程

    王建鲁;

    “The theory of supposition”是中世纪逻辑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但不应被翻译为或者对应为“指代理论”,用他们自己的词项以及语境来理解为“假设理论”。假设理论诞生于12世纪晚期,最早的迹象出现在12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的语词不是supponere,suppositum,suppositio中的任何一个,而是appellatio、nominare以及nuncupare,只是到12世纪90年代之后,才被suppositio取代。思想家们主要把它用于解决诡辩问题,对于它的使用最早是从语法意义上开始的,其用法为“作为主项”,“指称”则是第二位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指称、意义/意指、时态、模态、多元性以及语境关联性等等。假设理论曾经被模式主义理论短暂取代,但是14世纪在奥卡姆和布里丹等人的策划下又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并成为此后中世纪语义分析的主要工具。

    2024年05期 v.15;No.131 9-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创新

    朱光兆;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指针,在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中不断传承与创新。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因素是生产力、全球观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揭示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并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创新,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024年05期 v.15;No.131 14-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世界变革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中华民族命运思想与现实意义

    王辉;

    资本主义大生产时代以狂飙之势将整个世界人类普遍联系起来,世界人类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已走向共同发展的历史潮流。马克思恩格斯将亚洲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变革中的不同发展趋向进行深入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已从世界变革的起初被动中逐渐走向历史觉醒,中华民族的社会特点和经济结构在社会变革中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决定了中国能够在历史变革中富有自身正义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华民族命运思想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要自觉推动并迎接社会历史变革,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固有优势和特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2024年05期 v.15;No.13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马克思人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发展

    黎伯毅;

    自我发展是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实现更好的个人存在,更好的认知世界,进行实践的重要前提。自我发展在具备重要性的同时也具备着不确定性,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人会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而进行发展。但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看,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自由必然且必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者而言,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问题不仅不会给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带来阻碍,反而会由于方向性和可行性的保证而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具有实效性。

    2024年05期 v.15;No.13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的涵义及现代价值

    李莉;

    《齐物论》是《庄子》中极其重要的篇章,从篇名到具体内容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彼是莫得其偶”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实现“吾丧我”境界的重要环节,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对“彼是”的理解。“彼是”既不是“彼此”,也不是“是非”,而是“彼此”“是非”,“彼此”即“是非”。“彼是莫得其偶”有去自我中心主义和去人类中心主义两方面价值。

    2024年05期 v.15;No.131 25-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文化相对主义中的价值困境与反思探究

    张一然;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空前频繁。但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交流之间的不平等。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依靠自身优势,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国家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同化,并为这样行为杜撰了“文化中心论”“历史进化论”等相关学说佐证其合理性,从而借此构建文化帝国。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学者深刻剖析了文化产生的条件,发现了文化自身的特殊性,证明“文化中心主义”的错误。以博厄斯等人类学家为代表构建了“文化相对主义”,以用来抵抗“文化中心主义”。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之中,“文化相对主义”为保留文化的多样性,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相对主义”本身具有的价值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如何解决“文化相对主义”中的价值困境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05期 v.15;No.131 28-3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逻辑、内涵布展及其当代启示——兼论数字劳动异化

    朱贇昊;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蕴含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成果。以出场逻辑、内涵布展及当代启示三维度展开分析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整体性阐发。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劳动这一新劳动形态逐渐涌现,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框架对数字劳动异化进行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24年05期 v.15;No.131 31-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思想政治研究

  • 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思想政治引导路径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

    吕蕾莉;陈炜;

    《政治学原理》作为我国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体系深、教学模式传统,是高校教育中较难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课程。《政治学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且要运用理论知识和知识体系来观察政治社会和政治生活,理解法律和本质,并服务于社会,从而,在社会发展中合理进行自我定位,提升学习理论知识的原动力和价值观。

    2024年05期 v.15;No.13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音乐的艺术特色与传统民族音乐结合的思政价值

    何立;

    思政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践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法宝,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途径。红色音乐和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艺术见证者和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艺术传承者,融入思政育人是顺应新时代思政发展要求的创新性课程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红色音乐的艺术特色与传统音乐结合的思政价值。通过分析红色音乐的艺术特点、传统音乐的传承意义及其相互结合的可能性,研究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5期 v.15;No.131 38-4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古今传承的谷文昌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

    朱秀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在三千年前,儒家便主张以德治国,以德修身。儒家文化向来重视个人的道德操守。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谷文昌精神便是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完成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其精神集中体现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谷文昌精神对补齐当代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短板、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意义重大。

    2024年05期 v.15;No.131 41-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经济研究

  • 福建省县域人口-经济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耀裔;孙境蔚;陈文成;赵益民;

    根据人口、经济及其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匹配指数,对福建省人口与经济之间耦合关系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地理集中度在阈值为1时呈现东—西两级分异;经济地理集中度在阈值为1时呈现闽东和闽东南集聚态势,将人口-经济匹配指数按3类划分,2010—2021年期间同类型县域逐渐呈现集聚效应,福建省县域人口-经济匹配度整体有趋好态势,但匹配程度仍有待提高,人口-经济稳定型逐渐形成一个“U”字形,与福建省“十四五”规划较为吻合,说明该划分有利于宏观决策。在今后的发展中,福建省仍要注重区域间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2024年05期 v.15;No.131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9K]
  • 基于供应链资源整合下的非混装配送模式探讨

    张红坚;贾春玉;姜斌远;

    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整合影响国际贸易的运行模式,国内物流行业面对急剧变化市场的冲击和物流成本不断抬升,行业的生存空间逐步被挤压,传统凭经验配载装车、安排运输配送车辆、规定路线的运营模式弊端日益突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通过不断计算优化配送方案,在整合供应链资源下提升企业物流分配效率的人才;解决传统的分配求解方法中,计划法容易产生“组合爆炸”的问题,实现物流配送成本最优化。

    2024年05期 v.15;No.131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 辽宁省流动人口就业特征及优化建议

    高佳葆;

    东三省人口净流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升级,辽宁省受人口净流出问题影响较晚,2015年,开始出现了人口净流出问题,并在此后的数年中持续保持着人口净流出态势。留住青壮年劳动力,留住高端人才已成为解决东三省经济困境的首要问题。2017年,辽宁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反映了辽宁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及流动人口特征与职业选择的交互影响,辽宁省流动人口就业过程中职业倾向性明显,就业出口狭窄,应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创造新的就业出口,扭转人口外流趋势。

    2024年05期 v.15;No.13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文旅融合背景下瓯江诗路文化带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以丽水滨江水岸走廊为例

    高圣元;

    包括瓯江山水诗路在内的“四条诗路”,是浙江省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时代亮点和“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这是丽水文化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蓝绿空间规划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理论,是《丽水瓯江山水诗路文化旅游规划》重点项目——丽水滨江水岸走廊空间建设的设计依据,丽水瓯江诗路文化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设计的依据,建立适应丽水滨江水岸走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蓝绿空间规划设计发展路径,加快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2024年05期 v.15;No.131 58-6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 基于MGWR模型的合肥市住宅市场价格因素分析

    王璐;邱国新;

    选取一段时间内合肥市主要城区(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的二手房市场价格,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所选区域内房宅价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选区域内房宅市场价格受到空间区位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内的空间异质性;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在描述这种空间异质性数据时存在着诸多限制和挑战,无法胜任描述基于空间特征的价格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比一般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度更佳。

    2024年05期 v.15;No.131 61-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管理研究

  • 审计市场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郝银辉;胡晓辉;

    市场集中度对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审计市场结构、审计质量内涵和衡量方法决定了市场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即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本研究结果对完善我国审计市场体系、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4年05期 v.15;No.13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 福建高校大学生足球参与动机对失误管理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彭毅;程怀春;朱美娟;

    运用运动动机量表(SMS)、失误认识问卷(EOQ)、人际关系问卷(ICQ)对福建10所高校参与足球运动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集数据,找出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具体动机,研究各种体育参与方案,参与方式及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解决方案。调查结果发现:参与动机在失误管理方面有正面显著的影响;参与动机对人际关系形成方面有正面显著的影响。因此,说明参与动机可以分别作为正向预测失误管理和人际关系形成的有效指标。

    2024年05期 v.15;No.13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城市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周玲;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年教育成为新的社会现象。当前,城市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化的老年教育教师及教育培训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解决老年教育师资队伍问题应加强政府与社会协调、引导,形成师资队伍体系,解决特殊教育问题。

    2024年05期 v.15;No.13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黑龙江省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徐冰玉;赵继颖;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教育。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问题,影响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应解决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构建具有服务性的教育政策,解决教师流失、资金短缺等现象,稳定农村教育。

    2024年05期 v.15;No.131 77-8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高等教育研究

  • 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困境及改进

    程守梅;杨洋;李念航;

    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合作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合作模式多样,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但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理念与实践差异较大、沟通与协调困难、教学模式与需求脱节等现实困境。这就需要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研究等活动,并逐步优化地方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进而提升地方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2024年05期 v.15;No.13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 合作钢琴人才培养在声乐艺术发展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于亚男;

    钢琴弹奏者在演奏中的合作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已经发展出一系列比较完备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也通过多种方法培养了可以担当世界级歌唱家、器乐家合奏的合作钢琴人才,形成了强而有力的后备生力军。培养合作钢琴人才可以发挥钢琴演奏效果到极致。在培养过程中,应确立明确的目标,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创造力为核心,以艺术性为内涵,促进声乐表演的发展。

    2024年05期 v.15;No.13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中国高校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邹亚新;

    中国高校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高校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学设计和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学生支持和服务以及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创新学习设计和教学方法、加强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促进产学研融合和实践教学等策略是推动高校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4年05期 v.15;No.131 88-9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王凡;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思想观念新变化,相关教育工作既迎来了新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实践育人等多个维度,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与发展。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青年,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05期 v.15;No.131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教育教学研究

  •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二)》“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实践案例

    熊晓琴;

    “新文科”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立德树人”,在此大背景下探索与《综合英语(二)》“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思路并实践与检测该思路。即,根据课程大纲的内容,挖掘文本内在价值观并重点将其与社会时事、历史文化精髓等重要价值观建立内在联系。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高度融合价值观的内化来实现“同向同行”的育人思路。实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24年05期 v.15;No.131 95-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课程互动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黄颖;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锻炼、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升其语言综合使用能力。常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需深度研究、探索“教”“学”相互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即师生之间友好“互动”或者“协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化发挥其学习潜能,将调动、激发高校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视为课程教学的基础目标;明确教师教学任务,即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有利于全方面、多角度提升其语言综合使用能力。

    2024年05期 v.15;No.13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语言研究

  • 语义及语用视角下俄语身势词语探究

    刘星;

    身势词语作为记录身势语的固定有声语言单位,包括词、词组、句子等多种表现形式。如同其他语言单位一样,身势词语的符号属性在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从语义和语用视角探索俄语身势词语的符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俄语语言学研究多元化,为国内俄语教学与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语用实例。

    2024年05期 v.15;No.131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 英汉有界性范畴的句法组合机制研究

    张静;

    英汉有界性范畴的句法组合机制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组合过程中的异同。英汉有界性范畴的句法组合机制涉及名词、动词的表达方式、时态变化,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立一种新型句法组合模型,反映词语、句子、篇章的新变化。

    2024年05期 v.15;No.131 108-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绵里藏针,曲尽其妙:《名利场》杨必译本中的反讽翻译策略

    洪奕桢;黄若泽;

    反讽是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段。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名利场》因其高超叙事和反讽技巧而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探索,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957年,杨必完成了《名利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此译本至今仍流传不衰。从词法、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全面分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反讽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正说反译、调整语序、巧译修辞等方法,起到反讽的效果,成功地再现原作的美学特点,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

    2024年05期 v.15;No.131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文学研究

  • 帕斯捷尔纳克早期诗歌《Зимняя ночь》研究

    朱艳红;

    帕斯捷尔纳克因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冬夜》是帕斯捷尔纳克早期诗歌的代表作,诗歌撰写源于诗人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冬夜》两个版本的演变反映了诗人心境的重大变化,揭示出其与散文《中篇故事》的互文关系,反映了帕斯捷尔纳克对待初恋的情感变化及其诗艺成长历程。

    2024年05期 v.15;No.131 116-11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基于英语语言文学视角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形象分析

    孙睿;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巅峰之作,在英语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多次翻拍成电影。小说讲述出生于底层的盖茨比对富家女黛西一往情深,却终究求而不得的故事,是“爵士时代”的华丽哀歌。其中各色人物的形象鲜活、饱满,不同个性相互交织,演绎出情节跌宕、内涵深刻的故事,给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们在感动和愤恨的同时,也不禁唏嘘、反思。

    2024年05期 v.15;No.131 120-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梦想与幻灭——戏剧冲突视角下山姆·谢泼德《被埋葬的孩子》创伤叙事

    魏欣悦;

    基于戏剧冲突视角分析山姆·谢泼德《被埋葬的孩子》的创伤叙事。创伤形成的具体原因和受创之后的应急表现,是研究创伤叙事的主要目的。创伤不仅给人们造成身体伤害,也伤害了人们的心理。通过戏剧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和人与人的冲突来分析山姆·谢泼德戏剧中的战争历史创伤、家庭创伤、人物的内心创伤和家庭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创伤。督促人们反思家庭矛盾,期望构建一个相亲相爱的幸福家庭。

    2024年05期 v.15;No.131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材、情、笔:《诗》《辞》浪漫之不同

    张江红;

    《诗》《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之源,此语鲜明,但可能造成“《楚辞》不够现实,《诗经》不大浪漫”的误会。澄清它们都有兼容现实和浪漫的性质,并加以区别,可根除误解。《诗》《辞》的浪漫有学术性和生活化两重解读,前者侧重作者情怀,《诗经》浪漫说属此;后者侧重作品素材,《楚辞》浪漫说属此。研究发现:“超经验”是《诗》《辞》浪漫的通式,在二书的素材、情怀和笔法三个生成点上都有落实,分别具体化为“超现实”“超感人”“超新颖”三个局部特征。二书的浪漫生成点的分布情况和兼容程度都有不同,因此,造成《诗》《辞》浪漫的感染力不同——前者源自情怀的浪漫更感人,成于笔法的浪漫更可贵。

    2024年05期 v.15;No.131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艺术研究

  • 琵琶曲《平沙落雁》乐曲结构与演奏诠释

    汤扬;

    琵琶曲《平沙落雁》的乐曲结构与演奏诠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演奏技巧。《平沙落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年代影响了乐曲风格与流派。乐曲结构跳脱,主题与节奏完整丰腴、多彩。在演奏诠释方面,琵琶演奏技巧、音乐表现手法、情感表达,以及艺术价值均具特色。

    2024年05期 v.15;No.131 133-13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低照度寺院壁画图像增强研究

    田欢;

    随着图像增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物数字化保护,诸多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的改进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采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导致图像分解结果不适定的问题,构建Retinex-Pro网络模型,改进对低照度壁画图像进行增强的方法。在有效保证获得图像照度增强效果的同时,使用较少网络参数,结合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处理速度,避免产生过拟合使结果表现更为平滑,且细节部分更加清晰。经实验证实,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大量寺院壁画类文物的低照度图像增强任务。

    2024年05期 v.15;No.131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 幼儿舞蹈表演作品中音乐选择及应用方法分析

    梅燕;

    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与其他多种艺术都具有一定关联,其中与音乐的关系更为紧密。音乐不仅能帮助舞蹈练习者协调肢体表达,还能促进动作记忆,给最终作品表演情感表达带来烘托效果。幼儿舞蹈整体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幼儿在实际练习和表演中,既能够感受和欣赏到动听的音乐旋律,还能形成良好审美情趣,从视觉与听觉双层面受到艺术熏陶。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将舞蹈和音乐融为一体,是幼师群体教学的任务。当前幼儿舞蹈音乐在旋律、题材和体裁方面存在时代特征,音乐在幼儿舞蹈表演中的应用应具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特征。

    2024年05期 v.15;No.131 140-14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意象造型及特征

    毛益;

    “写意技法”对中国画创作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特别在“意象造型”的创作上,写意“思想”与“方法”能够充分将画家情感与物象融合、衔接起来,提升画面的视觉感染力。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一种,可以借助描绘花鸟意象及造型的方式,呈现画家的思想与情感,突出画作的人文意蕴与艺术体验。但为明确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特质,结合写意花鸟画的意象造型的概述、构建机理及特征,提出有益于个人创作的“方向指引”。

    2024年05期 v.15;No.131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传媒学研究

  • 中国戏曲海外传播文献、翻译、研究

    吴志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海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中国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翻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此,探讨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并分析相关文献、翻译和研究,以期推动中国戏曲在海外市场的更广泛传播。

    2024年05期 v.15;No.131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构建文明网络语言的策略

    王焱;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网络文化的发展步伐,而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为依托,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逐渐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值得研究。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探讨影响网络语言的生态因子,切实研究生态因子对网络语言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策略,共建和谐文明网络语言,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24年05期 v.15;No.131 151-15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融媒视域下现实题材电影的温情叙事策略研究——以申奥导演作品为例

    吴谢巍;

    近10年来,国产电影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并进行创作,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文牧野《我不是药神》。以媒介融合视域下传播力裂变为背景,将社会焦点作为切入点,以申奥导演作品为例,观察、探讨现实题材电影的温情叙事策略,将社会需要、人的心理及市场结合,引导人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及情感的共鸣。

    2024年05期 v.15;No.131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历史研究

  • 20世纪20至30年代早期苏联在美技术进口研究——以苏美贸易公司为例

    于瀚韬;

    进口技术在苏联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了大量先进机械和技术许可。这些进口活动大多数由国家垄断控制的公司负责进行。其中,主要负责对美贸易的机构是苏美贸易公司,在苏联早期进口美国技术的过程中积极地践行了自身职能,对苏联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05期 v.15;No.131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论《世说新语》人物风度的“雅”意蕴

    付欣然;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志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地反映了其时代风度中的“雅”意蕴。人物在言行举止和渊博的儒学知识方面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儒雅之风,在忠正刚直的性格和清新绝俗的玄谈方面体现了魏晋时代的清雅之风,在重大关头的镇静自若和淡然处之方面体现了魏晋时代的闲雅之风。儒雅、清雅和闲雅的性格气质形成的鲜明突出的“雅”意蕴,成为魏晋时代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05期 v.15;No.131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文化研究

  • 皖北民间“非遗”舞蹈的社会生态建构——以安徽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传承为例

    万惠玲;胡飞;马彦;

    自宋代以后,聚居在淮河中游的村落,流行一种集灯歌、小戏、群舞、锣鼓于一体的“原生形态”汉民族歌舞——花鼓灯。因其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化跻身于非遗国家级名录,并作为唯一的汉民族民间舞种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能歌善舞的沿淮人通过多元场域展演并宣示着“咒语多变成颂歌”的传衍历程,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景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花鼓灯传承建构了良好的社会生态。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传承的案例表明“生存优势”是影响文化遗产生存、竞争与演替的重要考虑因素,是衡量文化生存潜能的重要标志。

    2024年05期 v.15;No.131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 文化语言学视域下汉语句子的民族性阐释

    曹婧一;孙雪苹;胡雪晴;MIKHAILOV AISEN;

    文化语言学理论是立足于汉语本土的语言学理论,其产生之初就充分注意到了汉语的个性和差异性,立足于语言的人文性,充分重视汉语的民族性,在文化通观的方法指导下进行汉语研究。汉语句子的民族性:表现在汉语的句子偏重整体感悟而不偏重结构分析;汉语的句子重类比铺排而不重逻辑推演;汉语句子重节律气韵的流动铺排;汉语的句子重意合的功能格局而非形合的结构格局。不能盲目模仿西方语言的句子观,充分发掘汉语句子的特性,才能从个性到共性,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中国式案例。

    2024年05期 v.15;No.131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道、禅、儒古典哲学美学——朱耷书画创新溯源

    沈名杰;

    朱耷的书画风格奇俊怪伟、创新。研究结果表明,朱耷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哲学修养为其书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书画风格体现了“画法兼之书法”的理念,将书法与绘画相互融合,展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朱耷的书画艺术创新受到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创新不仅表现在技艺和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他将道家、禅宗和儒家思想的美学意蕴融入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朱耷的书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为后世所赞誉。通过对朱耷书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2024年05期 v.15;No.131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 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产品的设计研究

    王潇慧;

    东巴神话是纳西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纳西族东巴神话融入到动漫产品的设计之中既有助于借助当代较为受欢迎的动漫形式来提高纳西族文化的知名度,扩大纳西族文化的传播范围,也有助于以动漫的载体来更好的传承纳西族文化,尤其是东巴神话,让古老而神秘的纳西族东巴神话在当代重新绽放出绚烂多彩的光芒。

    2024年05期 v.15;No.131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皖北明清老街建筑艺术空间及其重构设计策略

    杜强;崔龙雨;

    皖北地区明清老街文化建筑,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体现出一个区域的文脉。老街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是皖北城市旅游和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亳州明清老街改造为例,研究亳州明清老街建筑文化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明清老街建筑艺术形态空间特征,通过多元空间重构方式来改造和更新设计,为皖北老街文化建筑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从而实现明清老街文化建筑的设计更新和文脉延续。

    2024年05期 v.15;No.131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 黑河学院加入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

    <正>2023年11月20日,黑河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敬民一行3人访问白俄罗斯,出席中国一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参加中白大学校长论坛,访问合作院校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国立大学。11月21日,“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立仪式在白俄罗斯明斯克举行,中白两国81所高校首批加入联盟,200余名代表出席仪式。仪式上,黑河学院院长杨敬民同与会联盟成员高校代表共同签署《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立协议》。

    2024年05期 v.15;No.13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征稿启事

    <正>《黑河学院学报》创刊于2010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黑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大16开本,每月25日出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949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3-1565/Z,公开发行。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

    2024年05期 v.15;No.131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