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新艺;尹相林;
尝试教学法提振高校足球教学效果有赖于其自身优势(S)、劣势(W)、机遇(O)和(T)诸因素的可行性转化,在于教师遵循足球教学自身规律及学子重视足球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尝试教学法只要及时地吸纳把握时代机遇、发扬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劣势和克服外部挑战等积极要素,不仅可以将其具有的发扬自身优势、把握时代机遇、规避自身劣势和克服外部挑战的实践运用特点易于被高校学子所接受并对其踢好足球心理产生有益影响,还能够通过足球教师业务能力不断地提升大学生在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思辨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效果。
2023年06期 v.14;No.12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 王玉云;
黑河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是中俄界江区域背景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创新的重点,专业依据区域优势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创建“中俄联合大课堂”“中俄民间互派工作坊”“2+2”设计基础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专业实践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创业孵化,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2023年06期 v.14;No.12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8K] - 李畅;
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舞蹈多元化教学实践需要的人才,其中舞蹈创编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应使音乐和舞蹈在素质教育中共同发挥作用,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音乐学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应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以实践性为核心,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创新能力和师范能力。
2023年06期 v.14;No.120 91-9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 - 林雄萍;夏荣菲;陈美娥;
国家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实践。在坚守传统机械对于国家制造装备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中创新性地融合智能制造相关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品格培养塑造、课堂教学创新、教学过程考核和实践教学创新等载体为途径,总结形成以价值引领、精准教学和创新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创新研究策略。
2023年06期 v.14;No.12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2K] - 王凌燕;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是法学专业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目标,这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高度契合,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开展法学类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性质和要求,深度挖掘法学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探寻法学类课程思政的路径。以行政法课程为例,法学类课程思政可以在法律制度变迁、法律价值功能、法律调整对象上挖掘思政元素,从而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深化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2023年06期 v.14;No.120 98-10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 方梁菲;蒋锐;
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的持续推进对农业院校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建立“工农融合、协同创新”的育人新理念,依据新工科、新农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机制创新、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创新工农融合、协同育人的改革举措。
2023年06期 v.14;No.120 101-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4K] - 邵娇娇;章倩;马荣荣;
基于对民办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长期教学经验,从ERP的视角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ERP的广泛应用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的新成效,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ERP条件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根据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突出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以实训实践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2023年06期 v.14;No.120 104-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8K] - 叶蔓;
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合理选择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结合动画类课程资源建设,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动画类课程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具备课程特点优势,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将线上、线下,文字、图像、语音等综合纳入一个平台中,并重建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与评价标准。这种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数据化的学情分析,较好地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2023年06期 v.14;No.12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 - 王晶;
教育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门课程尤其是外语教学阵地中引入“思政元素”是目前教育界改革的重要内容,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应秉持高素质、内涵化培养人格完善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设计时以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方法为经线,内容、教学和评价三个步骤为纬线编织课程思政体系,重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形式、内容、方法。
2023年06期 v.14;No.12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8K]